优势也是劣势:“去微商化”才是未来?
克里斯滕森著作《创新者的窘境》传达出这样一种态度;一个企业当下建立起来的优势,很可能被自己或者别人所研发的新技术所打败,不管这个企业如何努力都可能是如此。而这种后浪拍死前浪的故事,在所有的领域都比比皆是。
只是一味抱守以前的成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,因为时间,会把一个人的优势变成劣势,诺基亚如此,黑莓如此,柯达亦是如此。而如今风头正盛,被称作移动互联网时代“天子骄子”的社交电商也需要认真对待这一问题。
社交电商模式依托社交流量平台以及熟人网络传播,能有效解决获客成本问题,是电商行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。但社交电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做对了一件事,那就是迎合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特征,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改善,但要想走得更长远还需要跳出社交带来的红利和安逸,回归零售的本质上来。
零售的本质是什么?我们都知道是人、货、场,从这几个维度来看,爱库存们似乎有着不小的焦虑。
*从“人”的角度来看,S2b2c模式下需要注意的是两方面,一是小b,二是c端用户。从小b的角度来看,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政策风险以外,还有一点就是S与小b的【弱关联属性】,而小b与c端用户却是【强关联属性】,而这样的行业往往也是【头部效应】较为显著的平台。
头部效应显著的产业有什么样的特征?在此我们不妨以直播行业为例,有报告称用户转换平台的原因中40%是“因为喜欢主播去了另一个平台”,主播已成为直播平台的重要资产,头部主播的流量入口地位凸显,是各平台竞相争夺的对象,因而天价挖角事件也是不绝入耳。
S2b2c的模式也是如此,用户规模本身就与小b数量关系密切,但小b对平台的忠诚度却是有限的。在未来,随着“清库存”市场进来的玩家越来越多,优质的小b玩家也将成为平台间争夺的关键,这其实与电商市场阿里和京东经常传出的“二选一”同一道理。